粮安天下,种铸基石。
2002年,21岁的华荣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稻麦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先后自主选育和引进了南粳44、南粳5055、武运粳32、宁麦19、宁麦13等稻麦新品种,充分满足了本地和周边市场需求。
这些自主选育和引进的新品种,凝聚了华荣智慧和心血。
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2004年以来,条纹叶枯病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为攻克水稻条纹叶枯病,华荣发挥省种子站中间区试验基地作用,从省中间试验中先后筛选出南粳44、宁粳3号等条纹叶枯病发病较轻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实现了泰州水稻新品种的又一轮变更。
随着轻简栽培方式的推广,机插秧和直播成为水稻种植方式的主流。如何筛选出适宜轻简栽培方式的新品种成为每个种子企业面临的新难题。为此,华荣把前些年已经淘汰的品种重新拿出来,按照轻简栽培方式种植,从中筛选出熟期较早、米质较优的水稻新品种武运粳21号投入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响。2011年,武运粳21号选育和推广获得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2006年以来,随着水稻直播面积的增加,水稻的成熟期向后推延,水稻田让茬时间推迟,导致小麦的播种期向后推迟。播后由于气温降低,出苗时间延长,消耗胚乳养料较多,出苗率降低,基本苗减少,幼苗弱小,影响分蘖和成穗,最后使穗数不足,导致小麦产量偏低。为改变这一现状,2008年,华荣联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耐迟播的小麦新品种,选育出的耐迟播小麦宁麦17和宁麦19先后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年推广面积达50万亩。
为提高效率,红旗种业的科研材料每年不光在泰州种植一年,当年收获后还需要到海南加代一年。2011年,红旗种业在海南水稻材料加代种植的时候,由于新换了一个基地,华荣对当地的环境不是很熟悉,水稻材料刚刚播种下去,当天夜里就被老鼠“光顾”了一次,吃掉了五分之一。他和技术员在田头欲哭无泪,赶紧在田间四周砌筑防鼠墙。秧苗长出后,新的问题又来了——福寿螺(海南当地一种专吃秧苗的田螺),于是杀螺剂又用上了。好不容易等到要成熟时,新的麻烦又来了——麻雀,于是在田头放鞭炮,在田埂上敲锣打鼓,在田间放置防鸟网等能使用的方法全部用上,最终保住了科研材料,完成了科研任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水稻新品种选育方向上如何重点解决“高产不优质”和“好看不好吃”的问题?华荣又开始主攻优质食味超级粳稻新品种选育。他发挥江苏(泰州)现代农业(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作用,筛选出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两个优良食味新品种,在江苏地区年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成为广大老百姓一日三餐的“主口粮”。2017年优良食味粳稻南粳5055的示范与推广获得了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后,我将继续围绕老百姓的需求,选育和引进适应市场需要的稻麦新品种,为泰州稻麦新品种更新和老百姓稻麦种植效益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面对成绩,华荣表示。